西南空管局技保中心完成机坪塔台VHF设备搬迁

 人参与 | 时间:2025-04-05 12:04:53

此外,为了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建成大气污染防治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七省(区、市)空气质量、重点污染源排放等信息实时共享。

谣言7 北京空气质量在逐步恶化?剖析:近几年北京采暖季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不大,但从全年来看,北京重污染天还是在逐年减少。谣言4 有硫酸铵才发布红警?剖析:此类谣言牵强附会,逻辑混乱。

西南空管局技保中心完成机坪塔台VHF设备搬迁

北京发布过PM2.5源解析结果,但这是基于当时1年以上监测数据的结论,和每一次空气重污染的成因可能又是不同的。谣言9 机动车污染不是北京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剖析:2014年,北京市在环保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等权威部门的指导下,完成了PM2.5源解析工作。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跃思表示,如果以原论文的原始数据为基础,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总值达到24.5%。昨天,第四届北京环境文化周启动,市环保局公布十大环保谣言并一一批驳。谣言8 儿童吸入肺里的雾霾比大人多?剖析:协和医院儿科万伟琳副教授表示,儿童与成人的肺结构相似,且肺活量低于成人,所以不存在吸入雾霾多于成人的说法。

研究表明,机动车对北京PM2.5的年均贡献在30%左右,在本地污染源中居于首要位置。或单日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500及以上,且将持续1天及以上时。对于此次费改税,各界褒贬不一。

一是按照税负平移原则,环保税的税率下限和排污费最低征收标准是一致的,而事实上,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在2015年6月底自行调整和实施了更高的排污费征收标准,考虑到开征环保税后,部分地区会选择高于本地区原排污费的征收标准,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负担有所增加。费改税之后,可以腾出一部分行政资源,配置到环境执法等其他重点工作中。争议颇多的二氧化碳并未纳入其中。对地方政府而言,权力变大了。

这意味着施行了近40年的排污收费制度将退出历史舞台。历经近10年酝酿、两次审议及多次修改,环保税征收在即,随之产生的相关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西南空管局技保中心完成机坪塔台VHF设备搬迁

此次环保税法规定了税额标准的下限和上限,如大气污染物税额每污染当量在1.2到12元之间,各省份可以在上述10倍范围内选择具体的适用税率。纵观整部环保税法,稳字贯穿始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纳税人方面,环保税纳税人和现行排污费主体相一致,居民个人不用缴纳环保税。再如,有些地区存在协议征收、任意减免等现象,因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干预,排污收费制度执法刚性不足,一些重点排污企业因政策性免征不用缴纳排污费。与此同时,也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说法,认为排污费是环保部门的一项权力,费改税之后,征收职能归税务部门,会削弱环保部门权威,从而降低监管刚性。

不同于其他税种,环保税的征收以排污情况及其统计数据为基准,纳税对象无法自报,税务机关无法核定,须由环保部门先对应税污染物进行核定,这就造成了核定与稽征两张皮现象。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一个企业多排多缴税,少排少缴税的机制,其环保意义远远大于财政收入意义。过去,地方政府常常把环境容量作为招商引资的筹码,唯GDP论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占据主流思想,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这是当前环境恶化的重要制度根源。除了各自加强自身管理外,彼此之间的信息共享更为重要,这是确保环保税法落地的有力支撑。

《环境保护税法》的发布实施,被认为是我国环境保护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环保税不采用专款专用的方式。

西南空管局技保中心完成机坪塔台VHF设备搬迁

可以说,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发展不过十几年,而环境监测运营、社会化监测也刚刚起步,监测设备不运行,监测数据造假的行业乱象时有发生。所谓减,就是环保税最终是帮助企业减负。

那么,为什么要费改税?收入归谁又如何使用?相关部门会如何应对呢?六大问题,本文详解。这一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不会影响环保税的征管。李志青进一步解释说,环保税实则是对不同企业进行甄别,甚至是分化,环保税负差异最终造成价格差别或生产规模差异,好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坏企业被挤出市场。但要指出的是,由过去环保部门自收自管的排污费征管模式,改为企业申报、税务征收、环保协同、信息共享的环保税征管模式后,这一转变会带来不少问题。而十二五期间,全国一般预算用于节能环保的支出达到1.76万亿元,其中2015年节能环保方面的支出就达到4814亿元。所谓增,体现在两个方面。

让企业担忧的是,征收环保税,会不会增加其负担?答案就4个字,一增一减。为什么要费改税?一言以概之:排污收费制度不再适应环保发展趋势。

二是环保税税目没有变化,主要还是四大类,即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排污收费甚至成为企业减负的手段之一。

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负责人对此表示赞同,短期来看,治污会增加企业成本,但长远看来,企业承担的很多成本能够被消化掉,甚至可以转化为竞争力。对此,法治周末特约评论员盘和林撰文指出,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可能造成各地税制不一,同行业企业税负不同,影响企业执行新法的积极性。

对此,葛察忠并不这样认为。有专家直言,最大的争议就在于税负平移,它并没有产生新的税负,只是把原先的排污费进行平移,升级成环保税。相反,纳税人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百分之三十的,可以减按百分之七十五的税额征收环保税。面对如此专业的环保税征管工作,作为征管主体的税务部门,又该如何做呢?许文认为,在明确税务部门作为征管主体的情况下,加强环保税征收管理还需要从过去主要依靠环保部门配合管理的思路中跳出来,转向以加强税务机关的自身征管能力建设为重点。

虽然环保税不采用专款专用的方式,但是并不会降低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力度,原来由排污费安排的支出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按照力度不减原则予以充分保障。王建凡则表示,这种担忧大可不必。

考虑到环保税征收管理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较高,税务机关需要在环保税征管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征管能力,包括尽快培养具有环保知识和税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和纳税辅导等。环保税法落地有多难?环保税法从通过到实施设置了一年多的过渡期,目的就是要做足准备,使收费与征税两套制度平稳过渡。

但在环境规划院环境政策部主任葛察忠看来,监测数据造假是个别地方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常态。随着治污难度的加大,环保企业和工业企业之间的合同协议也将受到影响,环境服务费用可能随之提高。

同时,也为地方政府降低环保要求留下空间,亟须进一步细化标准和要求。比如,征收标准低于污染治理成本,造成排污企业宁愿缴纳排污费也不愿意投入资金改进生产工艺或进行污染治理。环保部门、地方政府和税务部门如何应对?环保税法明确规定,由税务部门主导征税,环保部门扮演协助的角色,不直接和纳税人产生关系,而是提供税基数据,分工明确。为此,笔者梳理总结了关于征收环保税的6个问题。

就在刚刚结束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上,环境监测被重点提及。但生产效率高、污染排放少的企业可从中获得好处。

会议指出,要把依法监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最规范的科学方法、最严格的质控手段、最严厉的惩戒措施,深化环境监测监管,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防范和惩戒机制,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和真实。按照税收征管基本要求,纳税人自主申报的义务明确了。

除此之外,还将利好工业污染治理的相关行业企业,如工业废水、工业废气、膜技术等细分领域的企业,华泰证券环保研究员徐科说。关于环境监测数据的描述,会议一连用了三个最字,传递出中央对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的态度。

顶: 95152踩: 52